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

捱字不出頭

香港作為炒賣之都, 資產升跌總是牽動很多情緒。施公子是股災年出生的80後, 股樓大跌時沒經歷過。第一次身歷股災樓災, 已經是1993 - 2003年了。當時感覺不大, 反正施家都是貧窮家庭, 手上資產有限, 股樓大跌根本沒有絲毫影響, 只要沒有失業, 日子還是一樣的過。

用現在的說法就是當時施家不是in the game, 兩老傳統思想都是勤力工作, 努力儲蓄, 日子就會過得安穩。施公子母親最推崇的美德, 就是『捱得』兩字, 她常常說:吃得苦中苦, 分為人上人。但現在社會上, 吃得了苦, 只會吃更多的苦, 人上人是半點都沾不了邊。

Not in the game, 固然幫助施家避開了資產貶值。但03後的經濟繁榮亦分享不到, 於是一步錯, 步步錯, 眼看十多年來銀紙貶值, 物價愈來愈高。愈捱愈辛苦, 都只能保持生活質素, 生活享受是半點都沒有。

轉捩點是施公子出身工作, 慶幸走進了一個收入不錯的行業, 多年來也平步青雲, 混成了一個小頭目。公司規模大員工多福利好, 就像走進了一個全新的圈子, 好處是看到更大的世界, 了解到不是每個家庭都要節儉過日子。在力能所及之下, 是可以平均追求生活素質和儲蓄將來的。

還記得當年的感嘆: 同事們錢多假多, 每次AL 都在旅行, 聖誕過年大家都肯定在外地過節。 一起在茶餐廳吃碟頭飯的好幾位都是Ivy league phd, 學歷高收入高, 偏偏比你還博命。

圈子大了, 也有了自己的世界觀。從前在家不談金錢, 現在同事間講的都是怎樣搵錢。講得多, 自然認識更多。

最大的學習是認識到時間等於金錢, 今天的$1,000, 明年就應該是>$1,000。因為通漲, 金錢的購買力只會愈來愈少。而且市場上有人會以高價購買你現在的金錢(也是購買力)。一隻8%回報的債券, 就是用每年8%回報買走你當下的購買力, 今年的$1,000, 下年就是$1,080。優先股如是, 收息股也如是。

用錢搵錢, 永遠都比勞力搵錢快。近幾年, 施母也慢慢開始儲蓄收息股。還記得她第一次收到股息的興奮。到現在, 每當跌市的時候, 她都會問有那隻股是值得增持收息。很高興她能開始改變想法, 擁抱轉變, 相信以現在的投資步伐, 未來退休生活一定會更精彩。

作為過來人, 深深明白這個道理簡單易明, 但也是貧窮家庭所不了解的。當人只可以看到未來一天, 一星期, 一個月, 是想像不到一年後的股息/債息回報的。有的人即使了解, 但缺乏資本也難以以錢搵錢, 只可以繼續出賣勞力時間來換取回報, 最後愈窮愈困。

寫這個Blog 的目的, 一是記載自己的投資歷程;二是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, 早日明白資本社會的規則, 令更多人買回自己的生活自由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有種身份, 叫校友

一世人流流長, 不同時候總有不同身份 - 學生, 子女, 家長, 打工仔, 上司, 下屬, 男/女朋友, 丈夫/老婆。身份隨時間轉變, 也可以重疊, 今天是子女, 明天是家長, 但兩個身份也可以同時存在。很多時候,世事紛亂, 往往會令我們遺忘了一些重要的身份。 但突如其來的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