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

那些年一起追的理財KOL

施公子的理財啟蒙, 分別是一本書和兩位第一代香港理財KOL。

中學的時候, 除了讀書, 打機外, 最大的嗜好就是閱讀。要說一本對我最有影響力的書, 肯定是富爸爸窮爸爸。近年理財教學大熱, 這本書的部份概念已經深入民心。資產, 負擔, 現金流早已經被轉載了很多次, 不算主流媒體, 大部份Blogger 亦已經深入講解其中概念, 施公子就不再多作解釋。

施公子窮人家庭出身, 以作者的說法, 就是家庭財商是零。當時第一次接觸資產與現金流的概念, 方認識到世上竟然有睡著也能有收入的方法, 真是大受震動。見慣家中兩老日以繼夜工作養家, 一直以為只有努力工作, 才可以增加收入, 原來增持資產才是富人保持財富和生活質素的秘密。這個觀念, 對只有十多歲的中學生簡直是顛覆世界觀。

工作收入是加數, 投資收入是乘數。如何走進快車道, 跳出老鼠圈就成了我的人生目標。巴菲特說:「如果你沒有找到一個當你睡覺時還能掙錢的方法,你將一直工作到死!」說的正正是同一道理。

每人每天都只有廿四小時, 如果只靠工作, 提高收入就只兩個分法: 1. 提高產出, 2. 提高工時。然而, 產出和工作都有上限, 即使如何"Chur爆", 也不可能一個人做三個人的工作量, 而工時上限更直接, 即使李家誠的一天也只有廿四小時。

這是作為打工仔的局限, 實在難以改變。

說到兩位第一代理財KOL。分別是YC和財叔, 兩位都是賺夠上岸, 但又無私分享自身經驗的前輩。

YC是我第一個接觸的Blogger, 沒特別查找資料, 單憑記憶。YC是一位退休公務員, 靠投資物業累積了不少資產, 每次買賣物業, 他都特別強調現金流, 只要租金能多於供款, 就是一個正現金流的好資產。當物業升值, 他會向銀行加按, 套出升值部份資金, 作首期再購入第二個正現金流物業。如是者, 在有正現金流的情況下, 能穩守也能進取, 慢慢累積一個物業皇國。

最引象深刻的是, 當YC退休, 拿著一筆退休金。同事們都打算放進定期收息, 以保障退休生活。他卻全拿去買樓收租, 同事們當然不明白, YC早已計好數, 當下決定的一刻, 收租多少, 供款多少, 正現金流多少, 早已經計算在內。

最後只知道YC在內地投資了幾個商用物業, 都是有正現金流的。說起來他都退休了十年, 憑他的理財智慧, 相信退休生活一定精彩。作為一個十年前的讀者, 亦祝願他生活安好。

至於財叔, 相信大家認識也比夠多。近幾年是比較active的, 也很樂於分享他的『做大個餅』之道。他在投資舊樓, 製造正現金流方面都是專家, 近年的炒樓專家, 不少也是財叔的後輩, 以他的影響力, 可以說是桃李滿門。在慈善方面, 財叔更是身體力行, 賺到錢更會回饋社會, 幫忙內地山區援建學校。絕對是發財有品的代表。

相傳財叔也是有位師傅的, 當那不是施公子的年代, 認識也不深, 只知也是位無私分享的老前輩。

香港叻人很多, 但肯分享自己財富之道的很少。兩位大師的分享的確增加了很多普通市民的理財智商。作為後來者, 真的很感激前人的分享,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 才能看得更遠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有種身份, 叫校友

一世人流流長, 不同時候總有不同身份 - 學生, 子女, 家長, 打工仔, 上司, 下屬, 男/女朋友, 丈夫/老婆。身份隨時間轉變, 也可以重疊, 今天是子女, 明天是家長, 但兩個身份也可以同時存在。很多時候,世事紛亂, 往往會令我們遺忘了一些重要的身份。 但突如其來的某...